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氨制冷系统的放油技术方法
来源:艾特贸易2017-12-20
简介氨制冷系统的放油,主要利用氨不溶于油及氨液比油轻的原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使制冷系统中的油经专门的放油装置——集油器放出。 1) 润滑油进入制冷系统的可能性 (1) 制冷压缩
氨制冷系统的放油,主要利用氨不溶于油及氨液比油轻的原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使制冷系统中的油经专门的放油装置——集油器放出。
1)润滑油进入制冷系统的可能性
(1)制冷压缩机在工作时,压缩终点温度较高。特别是氨和R12单级压缩时,排气温度一般在70~130℃之间变化。在这种高温下冷冻油将有一部分变成蒸汽,伴随制冷剂过热蒸汽进入制冷系统。润滑油随着温度升高,其蒸发率也会增大。如在80℃时,蒸发率为3.13%;100℃时蒸发率为7.6%;120℃时蒸发率为16%;140℃时蒸发率为34%。在空负荷试运行时就能看到排出的气体是带有油烟的。
在排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润滑油会炭化结焦,并吸附在排气阀片及排气腔内,将直接影响到阀片的正常工作。
(2)由于制冷剂在汽缸中的运动速度很快,或因刮油环失效,活塞与汽缸壁的间隙增大,润滑油就沿汽缸壁升至活塞顶部,随排气管道进入制冷系统。虽然在管路中有油分离器,但仍然会有润滑油进入制冷系统,若维护工作不及时,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
2)制冷系统中存油的害处
(1)当氨制冷系统中进入冷冻油后,随着管道、设备和制冷剂温度的下降,润滑油以一种油膜状态吸附在热交换设备(如冷凝器、蒸发器)的传热面上,这就大大增加了热阻,降低了设备的热交换能力,对提高制冷效率不利。
(2)油积存在辅助设备和管道内,必然使其工作容积减少。由于温度下降,油的黏度变大,污物和机械杂质与油混合附着在管道内壁上,严重地影响了制冷剂的通道面积,从而形成阻力。
上述两种危害如不及时排除,就会导致制冷压缩机制冷量下降,电能消耗增加,设备工作效率降低,因此要定期放油。
3)放油
如图1所示,在氨制冷系统上,油分离器、储液器、蒸发器、冷凝器、中间冷却器、氦分离器等,均有放油管与集油器进油口相连。
1-集油器进油阀;2-回气阀;3-放油阀;4-油分离器放油阀
图1 放油示意图
氨制冷系统经油分离器放油时,其步骤如下:
(1)停止氨油分离器工作,由于氨液比重小,而油与氨液分离后将会下沉。
(2)打开回气阀2,降低集油器压力,当与吸气压力接近时再关闭回气阀2。
(3)打开油分离器放油阀4及集油器进油阀1,由于压差关系,氨油分离器中的油及少部分氨进入集油器,待油放至集油器容器容量的80%时,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4及集油器进油阀1。
(4)微开回气阀2,使油中的氨蒸发,氨气沿回气阀2被制冷压缩机吸气管抽走。当集油器压力降至吸气压力时,关回气阀2,如果上升再开启回气阀2,如不上升,可开启放油阀3放油。放油结束关闭放油阀3,使集油器仍保持待工作状态。这种放油法是在低压下进行的,所以比较安全。
其他辅助设备要放油时,程序与上述相同。氟与油互溶,因此在氟制冷系统中无放油设备。
4)放油注意事项
(1)蒸发器等低压设备放油时,一定要使其停止运行,静置20~30min或更长一段时间,待蒸发压力上升至大于集油器压力时,才能把油放进集油器。
(2)高压设备不允许就地直接放油,必须通过集油器放出,否则不安全。
(3)放油前,集油器一定要放空。
(4)冷冻油放出之后,如果继续使用,则必须经过化验、过滤才能再使用。
(5)放油时如有阻塞现象,严禁用开水淋浇集油器,以防爆炸。
(6)在放油抽氨过程中,从集油器结霜的位置可以判断油位的高低。同时注意不能让油进入制冷压缩机的汽缸内。
(部分原创文章应编辑稿费需求,每篇需要收取2元的稿费,如需查看全文请联系客服索取,谢谢理解!在线客服:)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