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变频技术 > 变频技术
变频器U/f控制方式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对于异步电动机,只要改变其供电电源的频率,即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达到进行调速运转的目的。但是,对于一个实际的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来说,事情远远不是那么简单。这是因为当
对于异步电动机,只要改变其供电电源的频率,即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达到进行调速运转的目的。但是,对于一个实际的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来说,事情远远不是那么简单。这是因为当电动机电源的频率被改变时,电动机的内部阻抗也将随之改变;从而引起励磁电流的变化,使电动机出现励磁不足或励磁过强的情况。在励磁不足的情况下电动机将难以给出足够的转矩,而在励磁过强时电动机又将出现磁饱和,造成电动机功率因数和效率的下降。因此,为了得到理想的转矩一速度特性,在改变电源频率进行调速的同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电动机的气隙磁通处于高效状态(即保持磁通不变)。这就是U/f控制的出发点。图5.3给出了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 图5.3 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 在图5.3所给出的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中,设电动机的气隙磁通用Φ表示,则可以看出,励磁电流IM感应电势E和气隙磁通Φ间有以下关系,即 Φ=MIM (5-3) E=j2πMIM=j2πfΦ (5-4)式中:M为和电机绕组、磁路结构有关的常数。因此,为了使气隙磁通在整个调速过程中保持不变,只需在改变电源频率f的同时改变感应电动势E,使其满足 E/f=常值 (5-5)即可。 但是,在电动机的实际调速控制过程中,由于E为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无法直接进行检测和控制,必须采用其他方法才能使式(5-5)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从图5.3所示的等效电路还可以得知: U=I1Z1+E (5-6)式中:Z1= j2πL1+r1,为定子阻抗。 因此,当定子阻抗上的压降与定子电压相比很小时,由于U≈E,所以,只要控制电源电压和频率,使得 U/f=常值 (5-7)即可使式(5-7)近似得到满足。图5.4所示为U/f为常数下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图5.4 U/f为常数下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基于式(5-7)的变频器被称为采用了U/f控制方式的变频器,简称为U/f控制变频器。而与此相对应,基于式(5-5)的变频器则被称为E/f控制变频器。很明显,E/f控制变频器的特性要优于U/f控制变频器。 初期的通用型变频器基本上采用的是U/f控制方式。但是,由于在实际的电路中存在着定子阻抗上的压降,尤其是当电动机进行低速运转时感应电动势较小,定子阻抗上的压降更不能忽略。因此,为了得到与E/f控制相近的特性,必须对这部分压降进行补偿,为了改善U/f变频器在低频时的转矩特性,使之得到与E/f控制变频器相近的特性,各个厂家都在自己的产品中采取了不同的补偿措施,以保证当电动机在低速区域运行时仍然能够得到较大的输出转矩。这种补偿也被称为变频器的转矩增强功能或转矩提升功能。图5.5所示为恒磁通时的电压补偿特性。曲线1为无补偿时的U1、f1关系曲线,曲线2、3为有补偿时的U1、f1关系曲线。实践证明这种补偿效果良好。
图5.5 恒磁通时的电压补偿特性 变频器的转矩增强功能可以分为起始转矩增强功能和全范围转矩自动增强功能。所谓起始转矩增强功能指的是在变频器的低频输出区域,按照某一规则在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上加上一定的补偿,从而达到提高输出转矩的目的。而在具有全范围转矩自动增强功能的变频器中,电压补偿是在电动机的整个运行范围内进行的。在具有全范围转矩自动增强功能的变频器中,检测电路对电动机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实时检测,而CPU则按照E/f一定的要求进行计算后求出所需的压降补偿。这种控制方式更接近真正的E/f控制,并且在性能方面优于只采用了简单的起始转矩增强补偿的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