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变频技术 > 变频技术

变频器故障的在路电阻值测量法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所谓电阻值测量法,就是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变频器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连接导线、插接件及印制电路板铜箔线的直流电阻值,以此来判断元器件是否开路、短路、漏电、功能失效

    所谓电阻值测量法,就是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变频器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连接导线、插接件及印制电路板铜箔线的直流电阻值,以此来判断元器件是否开路、短路、漏电、功能失效等故障以及导线、印制电路板、接插件等得通断情况的一种方法。由于被测元器件连接在整个电路之中,所以用万用表所测得的数值受到了其他并联支路的影响,这在分析测试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1.在路大致判断元件是否开路或短路    在检测变频器电路时,如果怀疑某元件损坏(开路或击穿短路),可以在路粗略测其电阻值来加以判断。例如:变频器有些二极管和三极管工作在大电流。高电压的场合,较容易损坏。检修时,为迅速做出判断,可将电路断电后用万用表直接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如电阻值均较大,则说明其已开路;如电阻值均较小,则有可能被击穿短路。此时还要查看是否有电阻值很小的元件与之并联,如有,则需焊开二极管一端后在检测。对三极管的在路检测方法与上相同。    变频器电路中的一些熔断器、限流电阻器,它们的电阻值一般均较小,且容易烧坏开路。在电路断电的情况下,这些电阻器可以在电路中直接检测,因为它们一般串接在负载和电源之间,如测得的电阻值小或等于其标称值,则电阻器正常;如测得的电阻值远大于其标称电阻值,则说明其已开路。    2,在路精确测量元件电阻值    (1)直接测量    有些元件是可在电路中直接测得其精确电阻值的。如图14-3 (a)中的R1R2,因为有电容器、开关等直流电路为无穷大的元件将它们与电路的其他部分隔开,断电后在路测量和取下来测量效果一样。    (2)间接测量    有些元件虽然不能直接在路精确测量,但可以间接测得其准确电阻值。如图14-3 (b) 所示,元件1和元件2串联,如果已知元件1的电阻值为R1,只需通电测量元件1和元件2的端电压值U1U2。根据串联电路的特性I1=I2,以及欧姆定律可知:如果元件1与元件2均为线性元件,则元件的端电压与其电阻值成正比例,故只需精确测得U1U2的值,即可求得元件2的电阻值。
在路精确测量元件阻值示意图
    14-3    在路精确测量元件阻值示意图    3.没有充电电容器对测量值的影响    如上述图14-3 (a)所示电路中,在路测量R1R2的电阻值时,万用表的内电池会给C1电容器进行充电而使得通过表头的电流增大,万用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偏大,此时所读得的电阻值偏大。由于C1的电容量较大,充电时间常数较大,充电比较缓慢,在C1充电的过程中,万用表指针的偏转角度会逐渐减小,要使万用表的指针停下来后才能读得较准确的电阻值。    4.已充电电容器对测量值的影响    变频器的有些电路,因其工作电压较高,电路中又含有较大容量的电容器,其放电速度很慢,会使在路粗略测量元件电阻值产生较大的误差,引起误判。有时,甚至在检测时损坏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和测量仪表,扩大故障范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故在路测量元件电阻值时,应将这些电容器进行放电处理。    例如在检测图14-3 (a)所示电路时,应先将C1进行放电处理,因C1工作时充上了电,其端电压假如高达300 V,而且放电时间常数很大,即    τ= (R1+R2) C1175 s    电容器放电完毕需经过(35)τ,约10 min,放电十分缓慢,放电时在R1R2上分别产生电压降U1U2,此时在路测量风、R2的电阻值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会烧坏万用表和其他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