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

来源:艾特贸易2017-03-18

简介(一)完善配电网网架,缩小停电范围 目前配电网的现状是以架空线为主;35kV、10kV、0.4kV电压供电为主;直馈方式为主的三主方式,这种传统的陈旧的供电模式,是造成供电技术和可

 (一)完善配电网网架,缩小停电范围
  目前配电网的现状是以架空线为主;35kV、10kV、0.4kV电压供电为主;直馈方式为主的“三主”方式,这种传统的陈旧的供电模式,是造成供电技术和可靠率低下的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加上目前城市建筑高层化、生活环境绿化、居民生活小区化的要求,蜘蛛网式的供电网还会给安全和环境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满足功能的要求下,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适当增加“功能相同的元件”做后备。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上考虑配电网的优化,改变陈旧的供电模式,完善配电网结构,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甚至“三个电源”供电方式。同时,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要基本合理。
  (二)采用先进设备,实现配电网自动化
  采用先进设备(自身故障率低),通过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故障未发生就能及时消除。实现配电网络自动化,能自动将故障段隔离,非故障段恢复供电,通过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管理情况、潮流动向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使99.99%的供电可靠率得以实现。另外,隔离开关与切换开关相互配合,可以使由故障造成的部分失电负荷转移到其它系统,恢复供电,从而缩短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
  (三)配(供)电管理系统的应用
  配电系统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过去十几年,我国对供电过程的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配(供)电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工作领域。在配电系统的各个不同的领域正在发展不同程度的自动化,其总趋势是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正在研究的配电管理系统是在能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一个以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直至用户控制与管理对象,具备数据采集与监视、负荷管理控制、自动绘图与设备管理、工作顺利管理和网络分析等功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四)改革停电检修制度,计划管理停电
  从转变观念入手,广泛应用分段停申请等一系列能有效缩短停电时间的新举措,遵循能带电作业的项目不安排停电;几个项目能配合的单项不予停电等停电审批原则,对计划停电实行精细管理和严格控制。
  目前,停电方式主要有3种:1、计划停电。根据月生产计划工作需要,在月底向调度申请下个月的停电计划;2、临时停电。主要处理故障,临时向调度申请停电;3、夜间停电。对工作量较小,在安全前提下采用夜间检修工作,这样虽然不能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可以减少电量的损失,还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除以上措施外,还需考虑到其它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加强线路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加速故障探测和修复;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利用配网自动化手段进行故障管理和加强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等,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