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变频技术 > 变频技术

变频电源中IGCT应用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为了便于 IGCT 与 GTO 、 IGBT 的应用比较,下面从使用角度对三种 3.3kV 器件的部分特性进行了粗略的比较见表 1-11 。可见, IGCT 兼有 GTO 、 IGBT 两者的优点。 IGCT 的应用情况可从可靠性、

    为了便于IGCTGTOIGBT的应用比较,下面从使用角度对三种3.3kV器件的部分特性进行了粗略的比较见表1-11。可见,IGCT兼有GTOIGBT两者的优点。IGCT的应用情况可从可靠性、吸收与钳位电路、功率和频率及其适用范围方面讨论。    1-11    三种3.3kV器件的特性比较
三种3.3kV器件的特性比较
    1.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电子装置的一个重要指标,装置中所用的分立元件数目越少,其可靠性就越高。可靠性一般用失效率(FIT)来表示,FIT依赖于许多因素,如芯片数、键合线、焊接质量、结终端结构、工作温度、机械和电应力等。单个半导体芯片典型的固有失效率为10FIT(即109器件工作时内有10次故障)。门极自身含有许多有源和无源元件,其失效率约为500FIT。采用不同元件的逆变器的失效率不同。表1-12给出了用于大功率逆变器(3MVA /600Hz)GTOIGBTIGCT的比较。可见,IGCT在可靠性、损耗、质量、体积、热循环能力、模块化水平等指标方面都优于GTOIGBT    1-12    用于大功率逆变器(3MVA/600Hz) GTOTGBTIGCT的比较
用于大功率逆变器(3MVA/600Hz) GTO、TGBT、IGCT的比较
    当器件的电流增加时,失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由于可靠性要求总的元件数低于一定值,因而使用时在价格和可靠性两方面难以做到很好的协调,需折衷考虑。    2.吸收电路和钳位电路    理想的开关既不需要吸收电路,也不需要钳位电路,并允许电流和电压能够快速变化。实际应用中,由于实际负载(如电动机)不可能接受这种运行方式,因此要求理想开关足够慢.以使其负载和相关电路的电压及电流不会发生急剧变化。理想的IGCT在合适的门极下主要呈类晶体管的特性,门极不能控制阳极的du/dtdi/dt,其阳极电压上升率du/dt可由基极开路的阳极PNP晶体管进行控制,并由设计的阳极区掺杂来确定,一般可确定在1500V/μs4000V/μs之间,目前能实现的约为3000V/μs。因此,关断du/dt不可能也不需要采用门极控制,更不需要用任何吸收电路来进行限制。这不仅提高了IGCT的开关速度和可靠性,而且减小了吸收回路所产生的损耗。    开通时,几百安培大的门极脉冲电流会加在IGCT上,IGCT内部承受di/dt的能力很大,而与之集成的FWD内部承受di/dt的能力却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对FWD开通电流的di/dt加以限制。所以,IGCTIGBT之间最大的不同是:IGCT必须有外部di/dt吸收电路,而IGBT可通过门极控制来限制di/dt    所以,在IGCT电路设计中主要是采用di/dt吸收电路(而du/dt吸收电路是备用的)。在低频工作情况下,采用电压吸收电路(R-C-D网络)是没有问题的,其损耗很小,但却使IGCT可关断电流增加。高频下可省去电压吸收电路。图1-29给出了电压钳位和di/dt吸收的组合电路。其中直流中间回路的杂散电感L8必须严格保持在一个最小值(< 300nH),否则就会出现损耗过大和电压过冲,这时就需要考虑另加一个电压吸收电路。
电压钳位和di/dt吸收的组合电路
    1-29    电压钳位和di/dt吸收的组合电路    由于IGCT的存储时间极短(<3μs),不需选择和调整就能可靠串联,若在每个器件上加上电压吸收电路,最大存储时间可缩短到300ns以内。因此,IGCT能简单串联,这是开发新型大功率逆变器的一项关键技术。    3.功耗和频率    任何半导体器件总的损耗都由其可行的冷却方式决定,总损耗包括开关损耗和通态损耗。通态损耗越低,留给开关损耗的“余量”就越大。    在无吸收的晶体管电路中,最高工作频率受开关损耗的限制:表1-13给出了在IA=1.2kAUD= 3kVf=500HDuty= 50%的条件下,6kV/4kAIGCT4.5kV/1.2kAHVIGBT损耗的比较结果。从表1-13中可见,虽然IGCT有外部电路损耗,但IGCT总耗大约是HVIGBT75%。主要是它的开通损耗非常低。因此,在确定的冷却方式下,IGCT就有可能工作在较HVIGBT稍高的频率。目前,IGCT的设计电压范围在3.3~ 6kV之间,根据通常的折衷方法(电压、电流、占空比、冷却),则要求6kV的器件能工作在1kHz的频率下,3.3kV的器件能工作在3kHz的频率下。    1-13   IGCTHVIGBT的损耗比较
IGCT与HVIGBT的损耗比较
    4.适用范围    GTOIGBT相比,IGCT具有损耗低、开关速度快、内部机械部件极少等特点,因而保证了IGCT有较低的成本和紧凑的结构,能可靠、高效地应用于各种驱动控制、静态无功补偿器SVG、感应加热谐振转换器、静态阻断器等各种电力变流器及柔性交流输出系统FACTS和民用电力市场。对中压大功率应用,可利用IGCT能简单、可靠串联这一关键技术。    由于最新技术的飞跃,IGCT未来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主要是降低指定装置的成本,其新技术可以归纳为4个领域:二极管的发展(无吸收二极管)、阻断电压(6kV9kV)、封装(塑料、水冷器件、低温键合、应变缓冲片)及钝化技术(无机钝化)。可以预计,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实际上是要求改进目前的封装技术,并在封装中集成其他功能,如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因而封装技术很有可能成为将来重要的研究课题。    综上所述,IGCT在功率、可靠性、速度、效率、成本、质量和体积等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性能标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仍有很大的潜力,随着人们的不断认识,它必将成为大功率应用中首选的电力半导体器件。    IGCT包含了未来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所需的重要技术,是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重大贡献,由于其存储时间短,不同器件间关断时间偏差极小。因此,特别适用于串联使用,其优越的关断特性可以进行无吸收逆变器的设计,即使在数万赫兹的频率下工作,IGCT亦能应付其复杂短暂的控制过程。    IGCTGTO技术与现代功率晶体管IGBT的优点集于一身,利用大功率关断器件可简单可靠地串联这一关键技术,使得IGCT在中高压领域以及功率在0.5~ 100MVA的大功率应用领域尚无真正的对手。由于IGCT在大功率电力电子应用中公认的重要性,目前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IGCT器件技术研究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