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变频技术 > 变频技术
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变频器及其衍生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5
简介门极关断晶闸管 GTO 与通常所说的晶闸管略有不同。当门极注入反向控制电流后,晶闸管自行关断,而通常的晶闸管要关断须使流通电流小于关断电流,这就要求有换流回路。而门极关
门极关断晶闸管GTO与通常所说的晶闸管略有不同。当门极注入反向控制电流后,晶闸管自行关断,而通常的晶闸管要关断须使流通电流小于关断电流,这就要求有换流回路。而门极关断晶闸管GTO不需要换流回路。门极关断晶闸管GTO与电力晶体管相比,有耐压更高、容量更大、可流通电流大的特点。对于大容量变频器,开关元件采用门极关断晶闸管GTO的较多。
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变频器的主回路如图1.21所示,其中D1~D6组成三相全桥整流,P、N两点电压为全波直流脉动电压;L为电抗器,抑制主回路中直流电流的波纹因数即抑制脉动;C为大容量滤波电容,作用是平滑整流桥输出的脉动电压。二极管VR与电抗器L的作用是:L为限流电抗器,当负载短路电流导致流经GTO开关元件的电流迅速大幅度增加时,L限制电流不超过关断电流以保持GTO能随时受控关断,VR为续流二极管,抑制GTO关断时两端的电压,为L提供放电回路。每路GTO都并联了二极管、电容、电阻,作用是吸收浪涌电流并保护GTO不受过电压损伤。6只GTO元件(T1~T6)承受电压与流通电流的关系都一样,仅彼此之间有固定的相位差,而GTO的门极电压及电流由控制回路给出。
图1. 21 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变频器的主回路
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变频器特别适合高耐压、大电流和大容量的场合,由于GTO可实现自关断,因此主回路简单,并使整个变频器装置更加小型化、重量轻、效率高,在控制性能上高于晶闸管同类装置。
但是GTO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门极为电流控制,驱动电路复杂,驱动功率大(关断增益β=3~5);关断过程中内部成百甚至上千个GTO元胞不均匀性引起阴极电流收缩(挤流)效应,必须限制du/dt。为此需要缓冲电路(亦称吸收电路),而缓冲电路既增大体积、重量、成本,又徒然增加损耗。另外,“拖尾”电流使关断损耗大,因而开关频率低。
在GTO的基础上,近年开发出一种门极换流晶闸管(GCT),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例如,穿透型阳极,使电荷存储时间和拖尾电流减小,制约了二次击穿,可无缓冲器运行;加N缓冲层,使硅片厚度以及通态损耗和开关损耗减少;特殊的环状门极,使器件开通时间缩短且串、并联容易。因此,GCT除具有GTO高电压、大电流、低导通压降的优点之外,还改善了其开通和关断性能,使工作频率有所提高。为了尽快(如1μS内)将器件关断,要求在门极PN不致击穿的-20V下能获得快于4000A/μs的变化率,以使阳极电流全部经门极极快泄流(即关断增益为1),必须采用低电感触发电路。为此,将这种门极电路配以功率MOSFET强驱动与GCT功率组件集成在一起,构成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其改进形式之一则称为对称门极换流晶闸管(SGCT),两者具有相似的特性。IGCT还可将续流二极管做在同一芯片上集成逆导型,可使装置中器件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