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钻床的顺序功能图设计实例

来源:艾特贸易2017-10-11

简介图 5-14 专用钻床的顺序功能图重画在图 5-23 中。项目名称为“钻床控制”, CPU 为 CPU 315-2DP 。 1 . OB1 中的程序 OB1 中的程序见图 5-21 ,符号名为“自动开关”的 I2.0 为 1 状态时调用自动

    5-14专用钻床的顺序功能图重画在图5-23中。项目名称为“钻床控制”,CPUCPU 315-2DP

    1OB1中的程序

   OB1中的程序见图5-21,符号名为“自动开关”的I2.01状态时调用自动程序FC1,为0状态时调用手动程序FC2。在手动方式时,将各步对应的存储器位(M0.0~M1.7)复位,然后将初始步M0.0置位。上述操作主要是防止由自动方式切换到手动方式,然后又返回自动方式时,可能会出现同时有两个活动步的异常情况。程序中变量的符号见图5-22所示符号表。

OB1中的程序

    5-21    OB1中的程序

符号表

    5-22    符号表

    2.初始化程序与手动程序

    在初始化组织块OB100中(见图5-24),将初始步M0.0置位为1状态,将其他步对应的M0.1~M1.1复位为0状态。

    5-25FC2中的手动程序,为了节约篇幅,删除了各程序段的标题。在手动方式,用8个手动按钮分别独立操作大、小钻头的升降、工件的旋转和夹紧、松开。每对相反操作的输出点用对方的常闭触点实现互锁,用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对钻头的升降限位。

    3.自动程序

    5-26是用置位复位指令编制的自动控制程序。顺序功能图中分别由M0.2~M0.4M0.5~M0.7组成的两个单序列是并行工作的,设计梯形图时应保证这两个序列同时开始工作和同时结束,即两个序列的第一步M0.2M0.5应同时变为活动步,两个序列的最后一步M0.4M0.7应同时变为不活动步。

    并行序列的分支的处理是很简单的,在图5-23中,当步M0.1是活动步,并且转换条件I0.11状态时,步M0.2M0.5同时变为活动步,两个序列开始同时工作。在梯形图中,用M0.1I0.1的常开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来控制对M0.2M0.5的同时置位,以及对前级步M0.1的复位。另一种情况是当步M1.0为活动步,并且在I0.6的上升沿时,步M0.2M0.5也应同时变为活动步,两个序列开始同时工作。在梯形图中,用M1.0的常开触点和I0.6的上升沿检测指令组成的串联电路,来控制对M0.2M0.5的同时置位,以及对前级步M1.0的复位。

专用钻床控制系统的顺序功能图

    5-23    专用钻床控制系统的顺序功能图

OB100中的程序

    5-24    OB100中的程序

FC2中的手动程序

    5-25    FC2中的手动程序

    5-23的并行序列合并处的转换有两个前级步M0.4M0.7,根据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当它们均为活动步并且转换条件满足时,将实现并行序列的合并。未钻完3对孔时,减计数器C0的当前值非0,其常开触点闭合,转换条件C0满足,将转换到步M1.0。在梯形图中,用M0.4M0.7C0的常开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将M1.0置位,使后续步M1.0变为活动步;同时用R指令将M0.4M0.7复位,使前级步M0.4M0.7变为不活动步。

    钻完3对孔时,C0的当前值减至0,其常闭触点闭合,转换条件满足,将转换到步M1.1。在梯形图中,用M0.4M0.7的常开触点和C0的常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将M1.1置位,使后续步M1.1变为活动步;同时用R指令将M0.4M0.7复位,使前级步M0.4M0.7变为不活动步。

    5-27是自动程序FC1中用代表步的存储器位M控制各输出点QC0的输出电路。

 FC1的顺序控制程序

    5-26    FC1的顺序控制程序

FC1的输出电路

    5-27    FC1的输出电路

    4.复杂的顺序控制程序的调试方法

    调试复杂的顺序功能图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对系统的各种工作方式、顺序功能图中的每一条支路、各种可能的进展路线,都应逐一检查,不能遗漏。特别要注意并行序列中各子序列的第1步(图5-23中的步M0.2和步M0.5)是否同时变为活动步,最后一步(图5-23中的步M0.4和步M0.7)是否同时变为不活动步。经过3次循环后,是否能进入步M1.1,最后返回初始步。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修改程序,直到每一条进展路线上步的活动状态的顺序变化和输出点的变化都符合顺序功能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