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西门子S7-300/400 PLC顺序控制流程图的组成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顺序控制流程图(也称顺序功能流程图)主要由步、转换、路径、有向边线以及每步的动作组成,如图 5-4 所示。 图 5-4 顺序控制流程图 一、步 步是顺序控制流程图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顺序控制流程图(也称顺序功能流程图)主要由“步”、“转换”、“路径”、有向边线以及每步的动作组成,如图5-4所示。 图5-4 顺序控制流程图 一、步 步是顺序控制流程图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在某一控制条件下为完成特定动作而设计的程序段,即某一程序段被执行的入口地址及控制条件的调用地址。如图5-4中的初始步M0.0,以及后续步M0.1等。 1.步的划分 依据系统输出量的变化,可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循环分解成若干个顺序相连的阶段,这些阶段就称之为“步”。用户可根据系统的输出绘制输出的时序图,然后依据PLC输出状态的变化将系统过程划分为若干顺序相连的步。在每一步中,系统的输出状态应保持不变。一旦输出状态发生了变化,则步相应运动,即从原来的步进入到了新的步。 2.步的表示 步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标准,采用矩形方框表示,方框中的数字是该步的编号。一般用中间继电器的得电与失电表示某一步的开始与结束。在图5-4中,若M0.1为活动步,T1定时时间到后,T1动作使得M0.2得电,M0.2成为活动步,M0.1失电复位。 3.步的内容 步的内容,也就是要完成的某些动作,即要运行的某些命令。这些动作或命令与表示相应步的矩形框相连接,如图5-4中的“装料”、“定时”。 当某一步处于活动状态时,该步就称为活动步。开始阶段的活动步则称为初始步并且“初始步”用双线框表示,每个顺序控制流程图中应至少有一个初始步。 二、转换 步与步之间的变换称之为转换。如图5-4所示,M0.1与M0.2之间的转换由T1连接,即M0.1的结束与T1的得电使得M0.2变为活动步而被执行。 转换一般作为步执行的条件使用,这些条件包括实际中的行程开关、接触开关、时间继电器和计数器的触点,以及继电器中的一些状态位。 1.转换的判别 在确定系统输出状态的基础上,根据其时序图将系统划分为若干步,而步与步之间转移的条件就是转换。在图5-4中,“向右行驶”和“卸料”为系统工作的两个不同状态,定时器T1的动作就是两状态步的转换条件。 2.转换的表示 在顺序控制流程图中,一般用短横线来表示,旁边注以用来表示转换的继电器符号,如输入位、中间位等。在图5-4中,转换条件T1、I0.1用短横线来表示。 3.转换所实现的功能 转换,顾名思义就是转移及变换。在顺序控制流程图中转换实现的是该转换所对应的上、下两步的转换。如图5-4所示,设M0.2处于活动步,该步所对应的内容即料车向右行驶动作,当运行到设定点时,行程开关动作,使得I0.1置1,输入信号I0.1=1使得M0.2成为不活动步,M0.3成为活动步。 三、路径 步与步之间的连接顺序称之为路径。顺序控制流程图中的路径可分为选择路径和并行路径。 选择路径相当于“或”逻辑,在选择的支口处哪一条路径的条件最先得到满足该路径就先被执行,程序沿着该路径依次向下执行。 如图5-5所示,M1.1为活动步,当I1.1或I1.2接通时,程序沿着I1.1或I1.2所在的路径向下执行,M1.3或M1.2成为活动步,M1.1复位;在出口处,当I1.3或I1.4动作时,M1.4成为活动步,相应地M1.3或M1.2复位。 并行路径相当于“与”逻辑,即在并行的支口每一条路径都同时被执行,程序沿着路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执行,并汇聚于出口,成为下一步执行所需的条件。 如图5-6所示,M1.1为活动步,当I1.2接通时,M1.1变为不活动步,M1.2与M1.3同时成为活动步并向下执行;在出口处I1.3接通时,M1.2与M1.3同时成为不活动步,并使M1.4成为活动步。
图5-5 选择路径
图5-6 并行路径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