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基于PLC的耐久度测试调试系统的运行结果分析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PLC 系统是与工业控制紧密相连的,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给出一些在耐久测试系统设计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描述,为读者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
PLC系统是与工业控制紧密相连的,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给出一些在耐久测试系统设计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描述,为读者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提供分析。
1.硬件方面
(1)开始伺服始终报警,通过仔细阅读文档,发现三相电源相序错了,改正后伺服正常。
(2)考虑到伺服的安全,X轴正转限位和Y轴正转限位后来修改为常闭,这样即使系统的感应开关出现了故障,PLC检测不到这个信号,伺服系统就不会启动,伺服的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3) Y0和Y1脉冲输出都另外加了电阻值为2kΩ的电阻,此电阻主要是为了限流,以防止过流烧坏PLC的I/O口。
2.软件方面
(1)位置的衔接问题:衔接的不对,整个运动轨迹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做到对每一步程序的走向非常清楚。在开始调试的时候,多次出现运动轨迹与本身换挡器不符合的问题,反复检查发现在某个位置走完之后,下一个位置运动由于没有做好控制出现不希望走的位置动作,加以延时再调整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上位机数值问题:组态王6.51在使用时会出现此类问题,在次数大于65535之后数据读不上去(即不支持LONG型),只有通过对PLC次数进行处理。主要的方法是,在次数达到10000以上时,让它除以100,同时置一个标志位,上位机方面再做一个反向的处理,即检测到这个标志时的数据都乘以100,这样数据能够得以显示100万次,完全满足一般耐久需要超过30万次的重复。
(3)顺序循环控制问题:在初调的时候,出现只能走一个循环的情况。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是因为没有做好顺动作标志M27和返回动作标志M28的处理,当伺服运动回原点后,此时应该先复位M28,然后置位M27,启动下一个循环;当伺服到达I位置后,应该复位M27,然后置位M28,启动返回流程;这里置位和复位一定要对应,否则程序将出现上面提到的只能走一个循环的问题。
(4)原点归位问题:起初设计的是只要在PLC和伺服上电的情况,做一次原点回归就可以了。在调试过程中发现这其实是有很大隐患的,当伺服发生堵转或者急停等情况时,PLC内部的值实际上完全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若按照这时的位置值来运行,轨迹必然出现偏差,如果偏差过大,甚至可能损坏换挡器。所以最后的方案定为,每一次急停、断电、自动停止之后都要做原点回归,保证运动控制的原点位置的准确性。
(5)顺序控制标志问题:在调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位置标志问题,从前面图10-92可以看出很多位置值是相同的,比如H位置,当按照顺序运行到H位置后,按照要求它应该是X轴运动到M位置,如果单纯用位置值来控制,此时D8140=0,即位于原点,实际上从该图中可以看出,以原点为条件的运行位置还有A、E。如果不很好地解决,会导致运行很乱,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伺服到某个位置不仅取决于绝对位置,还要取决于前一个位置,只满足其中一项是无效的,这样圆满地解决了位置不确定的问题。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