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PLC的通信标准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提到网络就不得不提到网络协议,没有网络协议也就无法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 Internet 网络,传输数据都是基于 TCP/IP 协议。因此,我们说为 PLC 网络系统制定网络

    提到网络就不得不提到网络协议,没有网络协议也就无法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Internet网络,传输数据都是基于TCP/IP协议。因此,我们说为PLC网络系统制定网络协议是建立PLC网络的首要条件。    各个生产厂家的PLC通信网络,都有其自适应网络的网络协议,虽然能够实现网络通信,但相互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兼容,由此PLC的可用性大大降低。此时寻找一个与所有PLC网络都兼容的网络协议就成为必然。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议采用制造自动化通信的协议标准(MAP,这是一个具有7层模式、宽频带、以令牌总线为基础的通信协议),得到了广大PLC和计算机生产厂家的支持,从而逐步形成了企业自动化通信标准。凭借其高效能、低价格的优势,MAP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稳居榜首,现今几乎所有的PLC网络都与MAP网络协议相兼容。    MAP标准的7层网络通信协议如图7-2所示,设备通过这个标准协议与物理网络相连接,进而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    7层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57层面向用户,第14层则面向物理网络。    7个层次中,每个层都有其固定的作用和含义,分别介绍如下。     物理层:具有为用户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连接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数据是以帧为单位进行传送,数据链路层就是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    链路上实现差错控制、数据成帧、同步控制等。     网络层:用于报文包的分段、报文包的阻塞处理和通信子网络的选择。     传输层:单位是报文;其功能是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连接支持、向上一层提供    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会话层:支持通信管理和实现终端应用程序的同步。     表示层:用于应用层信息内容的形式变换,把应用层提供的信息变成通俗易懂的    形式。     应用层:作为OSI的最高层,为应用接口提供操作标准并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换。    并不是所有的通信协议都需要如图7-2所示的OSI参考模型中的全部7层,例如有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只采用了7层协议中的第1、第2和第7层。设备甲和乙通过7层连接协议接入到物理网络中,甲传出数据,通过7层标准协议来到物理网络中,然后通过物理网络将信息传输到乙所在的位置,设备乙通过7层标准协议下载来自甲的数据,这样就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完成通信任务。
MAP的7层标准协议
    7-2    MAP7层标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