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梯形图经验设计法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5

简介图 5-3 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主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图, KM1 和 KM2 分别是控制正转运行和反转运行的交流接触器。用 KM1 和 KM2 的主触点改变进入电动机的三相电源的相序,就

    5-3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主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图,KM1KM2分别是控制正转运行和反转运行的交流接触器。用KM1KM2的主触点改变进入电动机的三相电源的相序,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图中的FR是热继电器,在电动机过载时,它的常闭触点断开,使KM1KM2的线圈断电,电动机停转。

    5-3中的控制电路由两个起保停电路组成,为了节省触点,FRSB1的常闭触点供两个起保停电路公用。

    按下正转起动按钮SB2, KMI的线圈通电并自保持,电动机正转运行。按下反转起动按钮SB3KM2的线圈通电并自保持,电动机反转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1KM1KM2的线圈断电,电动机停止运行。

    为了方便操作和保证KM1KM2不会同时动作,在图5-3中设置了“按钮联锁”,即将正转起动按钮SB2的常闭触点与控制反转的KM2的线圈串联,将反转起动按钮SB3的常闭触点与控制正转的KM1的线圈串联。设KM1的线圈通电,电动机正转,这时如果想改为反转,可以不按停止按钮SB1,直接按反转起动按钮SB3,它的常闭触点断开,使KM1的线圈断电,同时SB3的常开触点接通,使KM2的线圈得电,电动机由正转变为反转。

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

    5-3    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

    由主回路可知,如果KM1KM2的主触点同时闭合,将会造成三相电源相间短路的故障。在二次回路中,KM1的线圈串联了KM2的辅助常闭触点,KM2的线圈串联了KM1的辅助常闭触点,它们组成了硬件互锁电路。

    假设KM1的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因为KM1的辅助常闭触点与主触点是联动的,此时与KM2的线圈串联的KM1的常闭触点断开,因此按反转起动按钮SB3之后,要等到KM1的线圈断电,它在主回路的常开触点断开,辅助常闭触点闭合,KM2的线圈才会通电,因此这种互锁电路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源短路故障。

    54和图5-5是实现上述功能的PLC的外部接线图和梯形图。在将继电器电路图转换为梯形图时,首先应确定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3个按钮提供了操作人员的指令信号,按钮信号必须输入到PLC中去,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提供了PLC的另一个输入信号。显然,两个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PLC的输出负载。

PLC的外部接线图

    5-4    PLC的外部接线图

梯形图

    5-5    梯形图

    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后,同时也确定了外部输入/输出信号与PLC内的过程映像输入/输出位的地址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继电器电路图“翻译”为梯形图。如果在STEP7中用梯形图语言输入程序,可以采用与图5-3的继电器电路完全相同的结构来画梯形图。各触点的常开、常闭的性质不变,根据PLC外部接线图中给出的关系,来确定梯形图中各触点的地址。

    5-5中的梯形图将控制Q4.0Q4.1的两个起保停电路分离开来,电路的逻辑关系也比较清晰。虽然多用了两个常闭触点,并不会增加硬件成本。

    5-5使用了Q4.0Q4.1的常闭触点组成的软件互锁电路,它们只能保证输出模块与Q4.0Q4.1对应的硬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不会同时接通。

    如果没有图5-4的硬件互锁电路,从正转马上切换到反转时,由于切换过程中电感的延时作用,可能会出现原来接通的接触器的主触点还未断弧,另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已经合上的现象,从而造成交流电源瞬间短路的故障。

    此外,如果没有硬件互锁电路,且因为主电路电流过大或接触器质量不好,某一接触器的主触点被断电时产生的电弧熔焊而被粘结,其线圈断电后主触点仍然是接通的,这时如果另一个接触器的线圈通电,也会造成三相电源短路事故。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应在PLC外部设置由KM1KM2的辅助常闭触点组成的硬件互锁电路(见图5-4)。这种互锁与图5-3的继电器电路的互锁原理相同,假设KM1的主触点被电弧熔焊,这时它的与KM2线圈串联的辅助常闭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因此KM2的线圈不可能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