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PLC控制系统框图的进一步细化

来源:艾特贸易2018-06-04

简介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将主框图细化,才能满足不同的需求。下面再举一些示例来说明如何细化。 一、简单的分支成下级菜单 该系统的自动工作模式,可按四种方式工作。

    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将主框图细化,才能满足不同的需求。下面再举一些示例来说明如何细化。

    一、简单的分支成下级菜单

    该系统的自动工作模式,可按四种方式工作。运行方式虽然不同,运行的参数也各异,但使用的硬件设备却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运行参数的种类基本上相同。无论系统工作在哪一种模式,都有可能要求仔细了解其中参数的情况。如果要在同一个界面上,显示所有有关的参数,可能使原来的界面拥挤不堪,不利于操作。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界面(即这里的公用界面),上面集中显示了各种参数的变化。在每一幅运行界面上,分别增加一个名为“参数”的按钮,用来随时调用该公用界面。了解参数之后,立即返回到调用它的主界面,如图5-7所示。

分支结构——单项工作下级框图

    5-7    分支结构——单项工作下级框图

    二、多图公用型调用结构

    多图公用型调用结构如图5-8所示。

多图公用界面框图

    5-8    多图公用界面框图

    三、展开为复合结构

    展开为复合结构如图5-9所示。

设备调试工作下级复合框图

    5-9    设备调试工作下级复合框图

    四、同一主图界面调用多幅子系统的界面结构

    当一个控制系统比较复杂时,用一个界面只能比较粗略地显示该系统的工作。如果在照顾全面时,又不想放弃细节,那么就只能用分块局部放大的办法。这就是图5-10的结构。在主界面上每一个子系统的模拟图示上分别添加一个隐形的触摸键(图形可以与隐形触摸键同位叠放。看起来是原图形,如果触摸它,又可以完成键的工作),用来调用与之对应的子系统界面。而后又都返回调用它的主界面。

主画面分别调用多界面的框图

    5-10    主画面分别调用多界面的框图

    五、设计任何框图、界面及其流程,有一些大致相同的原则

    因为有两台计算机,同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协同工作。原则是分工合作,信息共享。既然是分工,就必须明确。虽然有些工作,两者都可以完成,但是为了思路清晰,仍然划定主、次为好。更重要的是不可“政出多门”而互相矛盾。试归纳如下。

   (1)一般情况下,一个界面都有一段PLC中的程序与之对应。由界面上触摸键发出的命令,将激活该段程序运行。而运行的结果、数据、进程等信息,将会在该界面上显示出来。进行中的请求、提示、决策和警告等,也将由GOT以声、光、字幕或弹出新窗口的形式提出。当然也有不少界面所要完成的工作比较简单,在GOT的分工和能力范围之内,可以无需求助于PLC而自行解决。例如,单纯的选择界面,单纯的数字或字符输入界面,简单的提示、建议和警告界面等。不过应该特别注意的是,PLC暂时没有直接参与GOT界面内容相关的工作,绝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暂时没有关系。因为正常的通信,正常的信息(数据资源)交流及互相补充,随时都在进行中。总之,所谓人机对话的功能,是时刻有所体现的。

   (2)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退出机制。这里既包括正常的结束,也包括非正常地退出。无论如何都决不应该出现死机的现象。任何一项工作的进行,无论是手动的还是自动的,有可能因为事先没有估计到的原因而不能完成,进程停滞在某一点上。也有可能操作者中途改变了主意,希望立即中止退出。这些要求应该在界面上有所体现。也就是除了设有正常的完成返回的按钮之外,还可能需要增设立即中止返回按钮。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令操作者手足无措,甚至惊慌失措的境地。“死机”实际上意味着系统失摔,其后果可能县十分严重的。

   (3)执行任何一项任务,都不可避免地要动用各种PLC中的资源。也就是改变了部分数据寄存器D,状态寄存器MS等的数值或状态。其中,特别是用作索引指针、命令代号的公用资源。在退出该项工作时,除了所需要保留的结果数据之外,应该立即清理。否则,有可能引发意料之外的后果。因为某些遗留下来的数据或标志,可能对其他工作的进程产生影响,我们称之为“清理现场”。清理现场的任务内容,可能因为前面所进行的工作而差别较大。有时可能留下大量的“垃圾”,而这些经常发生的清理工作,有可能单凭GOT本身的能力难以应付,也有可能因为经常性的重复工作而令人不胜其烦,而必须求助于PLC的参与。于是在PLC中,专为此目的而编制一段清理现场的程序,需要时只需一条调用命令。而且每次调用仅扫描一次,即自行停止。这好比使用教室里的黑板。教师使用黑板时,书写的内容,以及书写的位置,都可能是完全随机的。因此免不了要经常去擦黑板。费时费力姑且不论,但是降低了教学效率,污染了环境则是大家都有份的。如果配置一台专用的擦黑板机,并且教师在书写上事先做出一些安排,一旦需要时,命令机器将特定的区域清理干净,岂不皆大欢喜。但是事情也并非十全十美。其一书写位置要做某些安排,否则可能将不要保留的内容和暂时需要保留的内容都擦掉了,得不偿失。其二机器如果智能低下,可能将原本没有字的地方也擦一遍。有多此一举之嫌。但是聪明的机器又太贵了,不妨改进一下。将书写安排做得更细致合理些,将清理的区域合理分级。在上数学课间,只擦掉那些指定区域中的,不再需要保留的内容,而保留那些大的标题、结论和重要公式。数学课后的下一节是语文课,黑板应该彻底清理。由此可见,必要时设置“一级清理”和“二级清理”也不失为可行之策。

   (4)有些工作的进程,可能比较缓慢。在与之对应的界面上,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这时一般应该在界面上添加能象征性地反映这一进程的内容。使操作者心里踏实,充满信心。例如,不断跳动数字的计时器,即时更新的提示短语,正在变化中的模拟显示条,动态的指示图等。总之,交流不能中断。我想大多数读者都有使用个人计算机的经验。面对着显示屏的感觉和体会基本上是相同的。窗口操作系统的经验和方法,是大可借鉴的。

   (5)输入各种设定值(使用数字输入元件),一般应该限足其数值的范围,并且在屏幕上有明示。如有可能提出建议或示例则更好。输入各种字符数据时(使用字符输入元件),一般应该限定其字符的个数范围,并且在屏幕上有明示。

   (6)在人机对话的设计中,设计某些附加功能,不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可能是大有必要的。例如,在多项选择菜单中,加入排他性的限制。增加提供帮助的按钮,对各项功能做出简要介绍,协助操作者正确选择。

    对于做出重要的选择之后,为了慎重起见而进行重复确认。对于需要重复确认的界面,因为其重要性而应该强制停留不少于35s的时间。以防止因习惯性的连击而被忽略。我们大都有在计算机上错误地删除文件的经验。虽然每次删除时,都会跳出要求确认的提示,但仍可能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或是心不在焉而连击鼠标。一般而言,在控制系统上的误操作,其后果比较严重。

    将要实施某项工作前,提出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同时强调由此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提醒和警告。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面对一些重复的、明显不合理的,甚至有危害的要求,可以考虑实施“锁定”、“警告”、“报警”、“记录在案”等手段。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总之要立足于操作者的立场,多加考虑。

   (7)对于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相近的工作界面,最好设计具有明显区别的界面。如颜色差异,构图方式的不同等。有利于避免视觉疲劳和防止误操作。

(作者稿费要求:需要高清无水印文章的读者3元每篇,请联系客服,谢谢!在线客服:艾特贸易网客服为您服务